时间:2022-11-28 05:11:06 | 浏览:967
2022
龙沙区围绕
“三五四”谋篇布局
全力推进人才集聚
试验示范区建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市总体部署,龙沙区充分发挥区位、产业、资源优势,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高度融合为依托,以“五大引培建行动”为抓手,举全区之力推进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试验示范区建设,真正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第一动力”。
坚持“三大”顶层设计
强化高位推动
一是研判区情实际,发挥基础优势。
龙沙区是全市经济、文化、金融、商贸和各类服务业的核心聚集区。装备制造业基础扎实,域内现有装备制造企业200余家,钻井平台技术、智能试样加工检测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域内汇集金融、商贸、通讯等各类服务业,网红经济、服务外包、沉浸式剧场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现有“八戒工场”等电商企业343家。科创竞争力持续增强,2021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户,新建“头雁”工作站3个,引进生成转化科技成果45项,创新发展指标位列七区首位。人才支撑力不断提升,现有在库人才23382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60人,专业技术人才8765人,技能人才5260人。
二是领导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统筹。
自启动示范区建设以来,区委以正式文件下发了《龙沙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区委组织部根据《实施方案》内容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42项,形成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表,明确任务目标、牵头区领导、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和阶段完成时限,区委书记带头组织召开两次人才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重磅推出新政。
在全面落实全市人才新政的基础上,设立人才专项扶持资金,出台鼓励支持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黄金五条”。内容涵盖建立科技创新人才编制“周转池”、实施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奖励政策、实施中小企业奖励政策、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做大做强鼓励政策、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政策,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支持力度更大。
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构建互促局面
一是以引才计划扩容行动为抓手,
找准撬动发展契合点。
持续推行“三招三引”联动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2022年以来已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签约投资额9亿元,在建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额38.9亿元。依托“齐聚英才”行动,2022年首次选聘录用“名校优生”35人。召开科技特派员对接会,选派的3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已到明星村、大民村、五福玛村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培训,累计培训农民2162人次,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以聚才平台打造行动为抓手,
释放促进发展活力点。
积极引导企业为清华、哈工大等11所高校学生提供科研实践岗位,形成紧密科研联合体。大力支持北大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科研课题研究及睿涛环保与东北林大联合建立科研科普教育基地,打造科研人才平台。持续推进“人教岗”模式,促成宇通机械与一重技师学院、汇远互联网科技与二厂技校80人“订单班”正式签约。齐重数控与齐齐哈尔大学共建的智能装备产业学院、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共建的机床产业学院入选省教育厅《2022年度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名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已建设创业孵化基地10户。投资150万元建设区精密超精密孵化器,现已入驻企业4户,引进人才团队40余人。
三是以链条融合建设行动为抓手,
紧盯推动发展着力点。
重点围绕重型数控机床、烤肉、冰雪体育3条承接全市产业链供应链和文旅商贸、现代冷链物流、现代教育、现代医疗4条区域特色产业链供应链,培育“链主企业”稳步做大,形成龙头引领,引导骨干企业专注细分市场,雷昂重工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抢抓“后冬奥”机遇,打造中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高地和输出基地。市冬季运动项目中心4名速滑退役运动员现已被选派至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运维项目部进行就业实习。重点培育3家创意设计企业,举办景区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挖掘景区创意设计类人才6人。
四是以科创项目跟进行动为抓手,
攻坚引擎发展关键点。
跟进装备制造产业升级项目,支持齐二机床启动核心制造能力提升项目。联系专家到金沣泰进行数字化车间改造指导,有力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跟进数字经济业态项目,推进5G算力中心项目建设。与联通公司对接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从工业、农业、电商、政务四个方面推进数字经济建设。
五是以留才生态优化行动为抓手,
做优服务保障支撑点。
加大人才公寓供给力度,新建高端人才公寓5套,加强人才公寓管理和配套服务。健全“工作专班”、“服务专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将全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271名高层次人才结成帮扶对子,采用“1234”多频服务方式,为人才解决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等切实难题,为齐重数控、北大仓企业技能人才安排入住人才公寓30余人,累计解决实际问题百余件,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完善“四大”要素保障
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书记领题、重点攻坚”一把手人才项目,推行项目专班制,由区委书记、区长任专班组长,常委组织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经济副区长任专班副组长,由区委组织部统筹组织实施,编办、发改、经合、财政、人社、人才中心等有关单位为专班成员单位,形成高效联动的运行机制和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二是强化协调推进。
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各职能部门在抓好政策落实、人才引进、平台建设、链条完善、项目跟进、服务保障等方面上下联通、纵横对接、密切合作,定期组织召开专班联席会议,合力破解示范区建设瓶颈难题。
三是落实督导问责。
严格落实督促考核,将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试验示范区建设列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按年度组织开展政策执行、目标落实、建设成效等情况评估。开展不定期督查考核,对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不力的,视情节情况进行问责。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示范区创建宣传引导,广泛营造示范区建设良好舆论环境。鼓励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积极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法治安全环境。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典型培育和选树,全力营造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人才聚集龙沙发展,让人才“安心”留下,“顺心”工作,“开心”生活,成为龙沙区区域发展的主力军。
稿件来源 | 龙沙英才 看齐综合
看齐编辑|赵辉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其中,重点建设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站站城一体化改造等综合枢纽,建成贵南高铁和南玉、南崇城际铁路,推动规划建设南衡、南合湛等高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顺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建设特大城市。
在第12届东博会上,香港举办了中国“魅力之城”香港记者招待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面向东盟、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综合展示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以来,南宁市公安局江南分局聚焦辖区突出案件特点,找准发力点深入开展综合整治、严防严控和重拳严打违法犯罪,强力推进“百日行动”攻坚战,取得突出成效。深入开展排查整治8月16日晚至17日凌晨,江南公安分局发起“百日行动”攻坚战集中大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集中开展社会治安打击整治。
周先生是南宁市江南区街道办的一名社区志愿者,“护邕六号”行动启动当晚,他主动报名参加辖区派出所的巡防任务,配合民警开展安全防范提醒、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劝解等群防群治工作。社区志愿者周先生接受采访本次行动中,南宁警方进一步强化显性用警,广泛发动平安类社会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在夜间人员密集场所,持续开展“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行动,及时打击、有力震慑现行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防范清除面上安全风险隐患,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23条举措促进滨海城市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三方面合计23条举措,从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制度保障三方面,为临港描绘了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中新社上海8月18日电(记者陈静)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8日披露,部市协议签署一年来,生态环境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作、构建超大城市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合作重点事项取得明显进展,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说兴办经济特区,带来了深圳40余年来城市发展的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迎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3年来,深圳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奋勇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