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04:59:27 | 浏览:1128
东北网8月29日讯(记者 陈显春 姜辉 那鹏翔) 从2016年的1325.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到去年的同比增长6%以上,工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再到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5%,齐齐哈尔的GDP增速一路稳中有升,成为这个老工业基地城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
网媒记者走进中车齐车集团参观采访。
随着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不断破题,齐齐哈尔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
2016年,齐齐哈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两次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坚持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指示要求和重点发展“十大产业”战略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和供给侧优势,将装备制造整机、基础零部件、金属新材料3个“老字号”产业,食品加工、马铃薯、现代畜牧、日用工艺陶瓷4个“原字号”产业,旅游、冰雪体育(运动)、节能环保、养老、现代中药5个“新字号”产业,确定为全市重点推进产业。三年来,坚持全链条谋划、全要素提升、全方位服务,聚焦发力抓产业的效果得到释放,产业规模加快扩张,产业链条持续粗壮,大装备、大食品、大旅游产业加速集聚,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初步搭建,政策支持、要素配置、园区载体、社会化服务等多元化产业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带动实体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重点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网媒记者走进中国一重采访。
改造升级“老字号”把握转型新机遇
国有企业比重大,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足,一直是制约齐齐哈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必须卸下“包袱”让企业轻装上阵。齐齐哈尔抓住改革的窗口期,推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场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攻坚战渐入高潮,中国一重、建龙北满、齐车集团、齐重数控等众多大型重点企业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老字号”转型升级必须走新路子,释放传统产业潜能。2017年,中国一重实现扭亏为盈,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27%,创历史最好水平;利润总额同比增加55.82亿元;新增订货同比增长50.9%;回款同比增长50.4%。今年4月23日,由中国一重首次承制的红沿河5号机组百万千瓦级核电蒸汽发生器制造完成并列装发运,开创了中国一重自主研制核电蒸汽发生器的先河。面对过去一年沉甸甸的收获,中国一重集团董事长刘明忠向记者表示,中国一重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创新管理思路和体制机制,积极培育增长新动能;更得益于鹤城的鼎力支持和紧密配套协作,使企业改革得以大步前行,重新焕发活力。
开辟新市场加快“老字号”改造升级,把旧存量转化为新增量。建龙北满特钢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自恢复生产以来,生产规模不断刷新历史记录,3月份,建龙北满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26万元,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龙北满步入振兴发展的快车道。而这一切成绩来自于——北满特钢的再次“抉择”。被誉为共和国“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承载了诸多的辉煌与荣耀,虽然在市场的浪潮中几经波折,甚至即将破产,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在鹤城人民的支持下,北满人勇敢踏出改革破冰的一步,使企业再次浴火重生,成为全省企业改制典范。2018年建龙北钢预计产钢150万吨,营业收入60亿元,是2017年的6倍,以往最好年份的2倍。
与央企共享资源和市场,为“老字号”带来新机遇。“老字号”齐重数控产业升级,瞄准打造智能制造,2018年一季度实现产值8848万元,同比增长50.6%;今年5月9日,以中车齐齐哈尔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改组成立的中车齐车集团正式挂牌,标志着齐齐哈尔市国企改革再次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老字号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网媒记者走进中国一重采访。
深度开发“原字号”释放发展新优势
“老字号”企业有基础、有优势,与其相比,“原字号”企业的开发和引进,才能真正实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鹤城人以实践证明以大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优势资源再发力,不仅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能够实现“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蜕变。
深度开发“原字号”离不开创新驱动。农业大市单单靠卖粮食过日子,形不成产业链,也带不来效益。把每一粒玉米都“吃干榨净”,除了可以加工成食用油,还可以分解成淀粉、酒精等很多种产品。2017年,在鹤城大地上就有两个标志性玉米深加工企业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阜丰集团和鸿展集团在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依托齐齐哈尔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实力,两个企业建立起来的玉米深加工项目实现了东北寒冷地区的项目建设奇迹。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不仅解决了当地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就业问题,而且给当地的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农头工尾”的道路也越走越宽。无论是“两牛一猪”链条的不断延伸,还是葡萄酒产业的谋划和发展,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上,把目标瞄准了高端市场,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在品尝了高端绿色食品后念念不忘。“原字号”企业以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工业理念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向全产业链深加工精准发力。“农头工尾”增活力,“粮头食尾”强优势,齐齐哈尔市以全面布局和长远的眼光,全力下好下活“原字号”企业这盘棋。
培育壮大“新字号”打造振兴新引擎
传统经济虽然是齐齐哈尔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新兴产业两年内前进的步伐绝对可称之为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黑马”。今年一季度,如果说传统产业增长的数字是在意料之内,那么“新字号”企业、新动能的拉动效应就是惊喜。在众多漂亮的数字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15.9%,高于GDP9.9个百分点显得尤为珍贵。而截至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6.6%。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0.9%,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3%。
想创业找政府。没有启动资金、创意无法实施、急需合作伙伴、没有专业人才……在去年正式投入使用的齐齐哈尔市创新孵化中心,创业者在最初创业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归集—孵化—小试—中试—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使更多有创意、有梦想的人能够步入鹤城的“新字号”企业大军中来。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近几年来,齐齐哈尔市不断以“新字号”企业为主体,加大科研投入,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使一批批本土企业在科技型人才的带领下,登上了经济发展的舞台。
与此同时,齐齐哈尔新字号产业更是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经过2年发展,2017年齐齐哈尔接待游客2349万人,旅游总收入117亿元,游客逗留时间2.38天,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0%。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了在齐齐哈尔市打造一个国家级冰雪装备产业园、一套冰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五个一”工程,2020年实现育产业规模10亿元。2017年,齐齐哈尔节能环保产业规上企业75户,主营收入151.7亿元,税金3.9亿元,预计2020年实现产业总产值230亿元。将成为齐齐哈尔新兴支柱的养老产业,预计到2020年增加值超过1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
从跨越式前进的旅游,到潜力无限的冰雪体育运动,从渐入佳境的节能环保,到潜力无限的养老和现代中药。齐齐哈尔“新字号”,已成为鹤城振兴的新引擎。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进。鹤城人努力在变中求进取,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提质,抢抓机遇,奋力前行,以“三篇大文章”为总抓手,铺就一条走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在广东,到底有多少湖南人?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说,有近两千万人;还有人说,至少有1300万人。在湖南的农村,基本上整个村子里的富余劳动力,南下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逢年过节,到处都是悬挂广东牌照的私家车,把回家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在湖南省,当地的两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三周年。截至目前,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14项已经完成,42项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从先行先试到先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新时
日前,一场主题为“党建+低碳文明”的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国际低碳城所在的坪地街道举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南方城市智库专家,与街道领导“面对面”共话“坪地碳路”。坪地地处深圳东北角,深圳国际低碳城坐落于此。“公司博士增至30人了,大家